我国物流业成本占GDP的比重偏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物流发展阶段、行业特征、管理体制、信息技术应用等多角度都可以找到解释的理由,地区分割、条块分割、乱罚款、乱收费等一直困扰着物流业。另外作为交通运输动力来源的燃料——石油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也同样刺激着物流业的神经。我国能源结构陡变1993年,我国告别了石油净出口的历史,开始从一个石油输出国变成了石油净输入国。在当时情况下,少量的石油进口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微不足道,也不足以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太大的威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日益剧增。2012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白皮书提出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从21世纪初的32%上升到目前的57%。石油海上运输风险加大,跨境运输尤其管道安全运行问题不容忽视。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增加了保障国内能源供应难度。
1994年,我国原油进口数量1235万吨,到2003年进口9102万吨,可以判断,随着我国进口数量的增加,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在温和上涨。从2003年起,我国原油进口数量剧增,而国际原油价格也呈现跳跃式上涨。国际金融危机前,国际原油价格曾达到133.05美元/每桶,尽管以后出现了下跌,但仍然在95~124美元的范围内波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原油国内生产2亿吨,进口2.7亿吨。保证石油供应是我国经济发展、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运行业的必要保证,但从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以及我国石油进口量逐步增加的现实来看,我国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能源代价还是比较沉重的。
美国页岩气革命以及多年来致力于能源独立政策的推行,导致美国的能源进口量逐步下降,并在未来几年内成为能源输出国。世界能源格局随着美国能源外部需求的减少将会发生重大调整。国际石油供应与海上运输是否会随着美国石油需求发生调整还有待观察和判断。有机构预测,我国未来对石油的需求依然会保持大致4%~5%的增长速速。这意味着到2015年,我国的原油需求量会达到5.4亿吨的规模,在国内石油开采几乎难以有效增加的情况下,依靠外部资源仍是我国解决石油需求的主要方式。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原油进口数量下降1.4%,进口金额下降7.6%,一方面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能源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金额降幅大于数量降幅,说明国际油价总体趋势是在向下调整。但是进口石油的长期趋势难以发生逆转,原油成为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集成电器之后的大类进口商品。1994年,原油进口额为15.7亿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的比重仅为1.36%;2012年全年,我国为原油进口支付2207亿美元,占进口总金额的12%。数字的变化也说明我国对海外的原油依赖是惊人的,其带来的变化不仅是经济上的影响,也是对国家经济命脉安全的考验和挑战。
从多元化渠道保证石油供应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严重挑战,对原油冶炼施加更加严格的环境管制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石油利用效率、推进清洁石油也是以石油为主要燃料的多个产业部门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物流业应该有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很多行业对石油的需求呈现增加趋势,但透过石油的最终消费去向可以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石油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攀升。1993年这一比重还不到17%,2010年这一比重已经跃升至34%。同时期,全国石油总量净增长2倍多,这样算下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石油消费量几乎增加了5倍。考虑这一行业为国民经济做出的贡献,这一增幅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这一行业的石油消费比重占全国石油消费总量的1/3的这一事实,至少说明这一行业的发展与国际原油的供应和价格关联度很高。
以公路运输为例,1993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仅为155.77万辆,到2012年已经暴增至8828万辆,载货汽车1993年仅为94万辆,到2012年已经激增至1175万辆。况且,我国每年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量都在2000万辆以上,我国新注册汽车数量每年都在增加,面对汽车保有量在公路奔涌的大军,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又怎么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呢?
我们当然希望国际原油持续不断地供应,我们也希望原油价格能够保持基本平稳,能够为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稳定的外部环境。毕竟这些不是单个企业、单个行业所能左右的。
从长期看,我国的石油安全也只能是在国家强大的经济背景下,不断寻求发展机会,从外部保证供应。国内企业所能做的,需要在清洁能源、绿色能源、能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和改进。在面临能源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物流业应该成为节能的表率,率先垂范。真正按照白皮书所要求的——完善区域运输网络,加速淘汰老旧汽车、机车、船舶。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提高铁路电气化比重,开展机场、码头、车站节能改造,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应用,科学规划和建设相关配套设施。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